近几年里,随着AR(增强现实)技术的日趋成熟,AR导航也曾出现在一些科技公司和汽车厂商的产品名单里。比如本田、宝马就曾在概念车里搭载过AR导航系统,不过由于技术还不够成熟或者造价太高的原因,这些产品并没能得到普及、实现真正的规模化商用。
作为一个路痴,常常会在复杂一点的路口走错路,即便开着手机导航也无法阻止,所以我还是比较期待真正实用的AR导航产品问世。这几日,无意间在群里看到一个视频,其中驾驶员使用的一款AR“黑科技”让我眼前一亮,仿佛看到了AR技术未来在车载大屏或者HUD上的实现期望。
在视频中,当车辆在转弯的时候导航仪会给出箭头,注意:是在真实路况的实时画面上给出方向指示箭头,这与传统手机导航和车载导航的虚拟画面可不一样,更加真实,用户更易于领会。一看到这样真实的画面,就知道这款后视镜导航仪明显应用了AR技术,而且看起来非常成熟。
AR+导航的想象空间与现实落差
军工大概是AR技术得以应用最早的领域之一,士兵可以在带有显示屏的头盔上看到风速、距离甚至子弹的弹道。但这也只是试验而已,由于造价太高,连美军都不敢大规模配备。到大规模的商用层面,前几年流行的AR游戏《精灵宝可梦》(Pokémon)算是AR普及的功臣之一了。当然,前面提到的交通导航,是AR技术一个主要应用方向,有很多厂商都围绕于此开发相关产品。
本田早在2015年就推出了一款概念车,采用AR技术,可以在汽车的前挡风玻璃上加载各种有用的车辆信息和路况提醒。宝马也曾联合高通推出AR眼镜,驾驶员除了能在开车时看到导航数据、行驶速度等,它还配备了“透视”功能,能看到被车身遮挡的障碍物、行人和其它机动车,保证驾乘的安全。
近几年随着谷歌、苹果、Facebook等大型科技公司对AR技术的深入研究并推出开发平台,有了生态体系支持的AR技术发展已呈现出井喷的趋势。尤其是AR导航,这个最有市场前景和需求的领域。
虽然AR技术早在2012年就被电装应用在汽车前挡风玻璃上,但事实上,从概念到大规模商业化落地的步伐依然十分缓慢。究其原因:一方面,过去的AR解决方案更多的是“单机智能”,应用场景十分有限;另一方面,车内AR系统的软件部分,包括算法、图像识别等都需要逐渐突破。
事实上,除了本田、宝马等车企,在AR导航市场也有其他玩家进入。比如车联网公司斑马(由上汽与阿里合资组建)旗下的AR-Driving、谷歌地图、HotStepper、Blippar旗下的AR City等等。
其中,斑马与AliOS合作的产品已在荣威MARVEL X这款车上落地,而其他几家的AR导航产品,主要还局限于步行导航的功能。也就是说,在车载导航领域,AR技术还没有真正成熟并落地的产品。
以谷歌地图的AR功能为例,谷歌将AR技术的应用一部分落在了信息展示上,即视觉定位系统将精确定位用户此时的方向和确切位置;还有一部分应用于个性化推荐,通过大数据挖掘分析(比如你的音乐喜好、常去路线)等给你推荐美食店;还有步行导航,会在相机的实景路况下给出箭头指引。
类似的功能,国内的百度地图和国外的Blippar等也能实现。严格意义上讲,这种基于实景的AR城市导航和AR车载导航还不一样,对于AR技术的实现要求差别很大。单单拿视觉定位技术来说,城市导航和车载导航的画面刷新率就不在一个层级上,高速运动画面和画面中出现的车、人及其他物体,其刷新率要更高,同时车载AR导航就要实时刷新并显示到导航仪的屏幕上。
这款AR导航产品是不是噱头?
所以,当我看到上述视频中的AR导航仪后才会感到惊讶。这样一款成熟的AR导航以智能后视镜的产品形态出现,基本可以断定是普及的前兆了。在视频被热传了几天之后,高德于17日认领了被称网友们评论为“屌炸天”的这款AR导航,称首批已应用在智能后视镜(视频同款)上,后续重点将拓展至仪表盘、车机中控屏以及HUD平视系统等更多使用场景。
据我向高德的同学打探,这款产品是高德与阿里达摩院合作推出的AR导航,它可在道路上直观地提示用户何处该转弯,何处需要提前变道并线,以及在岔路口等复杂路况下做更清晰地方向指引,避免用户在高速行驶中因决策延误而导致错过路口。
并且,从视频演示来看,全程语音提醒和视觉辅助,无需过多手动操作,人人都能用。可以说,这就是一款可以拯救路痴的黑科技产品,看来我终于盼到救星了。
这样一款产品,为何是高德率先推出来的呢?在我看来,核心因素就在于数据与技术的完美契合。本田、宝马更早时候也做过类似的产品,之所以没能普及是因为它们缺乏实际路况数据,并且当时的云计算能力也有所欠缺。
得益于在导航领域的多年积淀,高德拥有非常丰富和专业的道路与交通大数据,道路里程覆盖820万+公里,仅道路属性信息就超过400种,实时路况覆盖全国360多个城市和所有高速公路,并实现分钟级发布。
这些数据造就了高德准确的道路大数据与专业的导航引擎,同时也是现AR导航的基础能力。比如,在需要转向的路口前,高德地图可对用户进行车道级的引导,近期甚至还新增了区分不同转向的车道级实时路况信息。
前面我提到过,谷歌地图提供的城市AR导航和车载AR导航之间的差距之一,就在于技术能力的不同。简单来说,AR导航涉及的一个重要技术就是图像识别,并且要求识别速度和准确度。这次是高德与达摩院视觉实验室合作,汇聚了全球顶尖的图像算法技术,可对车辆、车道线、红绿灯位置&颜色等道路场景进行智能图像监测、分割、识别与追踪。
公开资料显示,高德地图的图像团队已成立多年,一直深耕地图数据领域,积累了上百万公里的实际道路场景数据。凭借计算机视觉和深度学习技术能力,屡次在文字识别和卫星影像分割等国际竞赛中夺魁。而达摩院视觉实验室在国际最大的自动驾驶计算机视觉算法集KITTI上,也曾囊括过三项道路场景分割任务的第一名。
就视频中展示的后视镜产品来说,在一款计算资源有限的设备上实现AR导航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像本田和宝马,其AR导航是与汽车关联,而谷歌地图则是借助智能手机,这些设备的计算资源都要强于后视镜。
据我所知,高德之所以能够在后视镜实现AR导航,得益于高德地图与达摩院视觉实验室共同研发和采用了多任务学习、模型量化、迁移学习等深度学习的技术手段,提高模型运算速度和优化效果,从而实现了众多不同场景的实时检测和识别。这也意味着,拥有了这些技术能力,高德地图的车载AR导航方案可以兼容众多低成本设备,适用于更多载体。
除此以外,在图像识别的基础上,高德地图的车载AR导航解决方案,还能够对定位、地图导航、道路交通大数据进行融合运算,并把导航信息在实景图像上实时渲染呈现,提供精准的、沉浸式的导航体验。
以转弯路口为例,由于路口缺乏车道引导线,单纯基于图像识别,并不能提供最好的用户体验。而高德地图根据AR融合算法,可循着路口转弯的角度调整引导线的弧度,从而对车辆实际转弯轨迹做出准确引导。
可以预见的是,由于后视镜产品形态存在先天不足,未来高德一定会将AR导航输出到其他设备上,比如中控大屏、液晶仪表盘、HUD等等。由于现在不少汽车都拥有摄像头、数字仪表盘和高性能芯片,因此主机厂在应用此类技术时将无需增加硬件成本。整个产业链的高度融合让AR导航有了更多应用场景,并且高德地图的AR导航解决方案也克服了低成本设备的限制,所以无论是车载还是手持,都不是什么大问题。
而且未来一旦上述技术得到规模化应用,云端的数据交互将有助于车辆间形成较单车智能更有价值的云端智能,同时由高德AR导航积累的大量驾驶数据也将加快推进自动驾驶技术趋于成熟。
评论 {{userinfo.comments}}
{{child.content}}
{{question.question}}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