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中国2017年10月10日消息 浩浩荡荡的国庆游大军已经陆续归巢,“科技改变旅途体验”令人深深感慨!相信不少途径长沙火车站的游客们都体验到了“刷脸进站”的快感,那么人脸识别在火车站的落地情况如何呢?
笔者恰好出行转站在长沙,进站时并没有看到工作人员“人证核对”的环节,而是一个蓝色闸门,旁边设备上标语显示“将火车票二维码朝上、身份证朝下”,放在设备上,然后蓝色闸门就秒开了。
后来得知,原来火车站检票口最右侧的几台人脸识别机器已经进行“刷脸识别”,和身份证确认无误才得以通过。而刷票+刷脸的过程就和地铁刷卡的通过速度差不多,非常快。
但本人身份证是高二(2009年)办理,距今已8年之久,容貌也有一定变化,在“人证识别”时非常快速通过,效率之高不亚于人眼识别。
据了解,摄像头在采集人脸图片时会先定位图片中的人脸,然后再从中定位诸如眼角、鼻尖、嘴角、脸部轮廓等特征点,再者进行光线补偿、对少量遮挡物剔除校正,最后用深度学习算法进行身份特征提取,与身份证后台图片比对,以识别身份,在这个过程中,轻微胖瘦、稍微化妆不会影响识别效果。
但需要注意的是,首先票面的二维码要清晰无破损,其次需摘掉口罩、墨镜、帽子等,保持面部无遮盖;另外,目前该机器只能识别身份证,其他证件则需要人工查验进站。
据悉,这些设备几个月前就已经落地应用,旅客使用这些机器最慢仅需3秒即可进站。作为乘客来讲,“人脸识别”的快速高效能够省去排队等候的时间,而且在出行高峰时段也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压力。但优点颇多的“刷脸功能”为什么没有在各大火车站迅速普及呢?
据悉,目前国内部分火车站适配了相关系统(一般是较大的省会城市),但由于安装设备要事先规划场地,大改之前的硬件设施,后期硬件安装、软件调试、系统维护比较麻烦,价格也相对较贵,目前在大部分中小站还未使用。
由此可见,人脸识别技术要想快速推广开来,还需要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以及相关政策及标准规范的完善,以规避不安全事故及行业乱象。希望此类便民高效的科技成果能够尽快落地各大城市。
评论 {{userinfo.comments}}
{{child.content}}
{{question.question}}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