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平台: 媒体+ 驱动号 阿里汽车 非常在线

vivoX20对焦圆明园首发

  • 来源: 驱动号 作者: 笑看人生 2018-09-28/13:21 访问量:
  • 我一直以为圆明园就是一个皇家大园林,其实圆明园又称圆明三园,是由圆明园、长春园和綺春园三个园林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

    这是圆明园康熙四十八年(1709),康熙帝将北京西北郊畅春园北一里许的一座园林赐给第四子胤禛,并亲题园额“圆明园”。雍正三年(1725),雍正帝(即清世宗胤禛)在圆明园南面增建宫殿衙署,占地面积由原来的六百余亩扩大到三千余亩。此后,圆明园不仅是清朝皇帝休憩游览的地方,也是他们朝会大臣、接见外国使节、处理日常政务的场所。

    这是长春园乾隆帝即位后,在圆明园内调整了园林景观,增添了建筑组群,并在圆明园的东邻和东南邻兴建了长春园和绮春园(同治时改名万春园)。这三座园林,均属圆明园管理大臣管理,史称圆明三园。这是绮春园圆明三园面积五千二百余亩,是故宫面积的五倍,有一百五十余景。其中最著名的有上朝听政的正大光明殿,祭祀祖先的安佑宫,举行宴会的山高水长楼,模拟《仙山楼阁图》的蓬岛瑶台,再现《桃花源记》境界的武陵春色。一些江南的名园胜景,如苏州的狮子林,杭州的西湖十景,也被仿建于园中。长春园内还有一组欧式建筑,俗称西洋楼。圆明园还是一座大型的皇家博物馆,收藏着许多珍宝、图书和艺术杰作。

    圆明园系一座水景园,水面占全园面积一半以上,有些景观的命名,直接以水为主题。在山环水绕之中,分布着140多个景区,汇集了当时江南若干名园胜景的特点,融我国古代造园艺术精华,以园中之园的艺术手法,将诗情画意融化于千变万化的景象之中。其中有50多处景点直接模仿外地的名园胜景,如“平湖秋月”、“苏堤春晓”、“三潭印月”、“曲院风荷”等,都来自于杭州的西湖十景,不仅模仿建筑,连名字也照搬过来。 还有仿桃花源的“武陵春色”、仿庐山的“西峰秀色”、仿狮子林的”叠石迷宫”、仿瞻园的“茹园”、仿孤山放鹤亭的“招鹤蹬”等等,汇集了无数天下胜景和名园的精华。

    咸丰十年(1860)8月,英法联军攻入北京。10月6日,占领圆明园。从第二天开始,军官和士兵就疯狂地进行抢劫和破坏。为了迫使清政府尽快接受议和条件,英国公使额尔金、英军统帅格兰特以清政府曾将英法被俘人员囚禁在圆明园为借口,命令米启尔中将于10月18日率领侵略军三千五百余人直趋圆明园,纵火焚烧。这场持续了两天两夜的大火,将圆明园所有木质建筑烧成一片废墟。

    和珅,朕问你,当年我建的正大光明殿呢?回禀皇上:被英法联军一把大火全给烧了。

    正大光明殿遗址

    朕再问你,圆明园里的150万件珍宝呢?回禀皇上,都被英法联军掠夺走了。

    听说后人在长春园里建的西洋景观也遭厄运了?回禀皇上:1860年遭英法联军焚烧后,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圆明园又再次遭到破坏,这帮狗日的侵略者!唉,国衰遭欺啊。

    清朝覆灭后圆明园失去管理,一些军阀、政客、官僚,甚至平民百姓纷纷从圆明园盗运建筑材料,圆明园遗址遭到进一步破坏。这个原本在养雀笼附近的喷水池就是在北京一个四合院里发现的,现已移回到圆明园的原址。

    走在圆明园内到处可见被焚毁的建筑遗址痕迹。

    游览圆明园让我感受到一段屈辱的历史,很想知道当时发生了什么,随手查阅了一些史料,喜欢了解历史的人可以看看。

    现在许多人都知道康乾盛世,其实从乾隆中后期后清朝就开始衰败了,说乾隆是清朝最大的败家子一点也不为过。康熙前期国家还是很穷的,经过康熙六十一年,雍正十三年的励精图治为康乾盛世打下雄厚基础。

    到了乾隆这儿,频繁的下江南,用度极其奢华,再加上闭关锁国,文化专治,政治黑暗,国防薄弱,财政开始拮据,国势趋于衰败。

    而此时英法两国的工业革命带来资本高速发展,急需拓展海外市场,而资源丰厚,人多地广但是却落后的中国就成为被侵略的最佳选择。

    虽然清朝逐步落后于世界大潮,但是作为一个经济上自主的大国,在当时世界上一直处于贸易顺差地位。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英国开始向中国走私鸦片,以获取暴利。

    1838年(道光十八年)冬,道光帝派湖广总督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东查禁鸦片。林则徐到任后,严行查缴鸦片2万余箱,并于虎门海口悉数销毁。

    为打开中国市场大门,英国政府以此为借口,决定派出远征军侵华,英国国会也通过对华战争的拨款案。1840年6月,英军舰船47艘、陆军4000人在海军少将懿律(Anthony Blaxland Stransham)、驻华商务监督义律(Charles Elliott)率领下,陆续抵达广东珠江口外,封锁海口,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

    战争前期中国军民奋起抵抗,沉重打击英国侵略者,但是腐朽的封建制度抵抗不住英国的侵略,战争以中国失败并赔款割地告终。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1)宣布结束战争。两国关系由战争状态进入和平状态。 (2)清朝政府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史称“五口通商”),准许英国派驻领事,准许英商及其家属自由居住。 (3)赔款。清政府向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其中600万银元赔偿被焚鸦片,1200万银元赔偿英国军费,300万银元偿还商人债务。其款分4年交纳清楚,倘未能按期交足,则酌定每年百元应加利息5银元。 (4)割地。割香港岛给英国,英军撤出南京、定海等处江面和岛屿。 (5)废除清政府原有的公行自主贸易制度,准许英商与华商自由贸易。 (6)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需与英国商定;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开始丧失。 (7)以口头协议决定中英民间“诉讼之事”,“英商归英国自理”;中国的司法主权开始受到侵害。 (8)中英两国各自释放对方军民。

    条约签订后,中国领土、领海、司法等主权遭破坏。外国侵略者利用侵略特权,疯狂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逐渐把中国市场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步解体。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在华侵略利益、趁中国太平天国运动之际,英国和法国以亚罗号事件及马神甫事件为借口,在俄美等国支持下联手于1856年开始向清朝政府发起了战争,史称第二次鸦片战争。

    何为亚罗号事件“亚罗号”是一艘中国船,曾为了走私方便在香港英国当局注册,但是已过期。10月8日,广东水师在“亚罗号”上逮捕几名海盗和有嫌疑的水手,按道理这纯系中国内政,与英国毫不相干。但是英国驻广州代理领事巴夏礼在英国驻华公使、香港总督包令的指使下,致函清两广总督叶名琛,称“亚罗号”是英国船,捏造中国兵曾侮辱悬挂在船上的英国国旗,要求送还被捕者,赔礼道歉。叶名琛据理力争,态度强硬,而且不赔偿、不道歉,只答应放人。1856年10月23日,英军开始行动,三天之内,连占虎门口内各炮台。 27日,英舰炮轰广州城。29日,英军攻入城内,抢掠广州督署后退出。12月,一艘自广州开往香港的英国邮船遭劫。1857年1月,英军焚烧民宅数千家,后因兵力不足,为等待援军而退出珠江内河。

    “马神甫事件”是指法国天主教神甫马赖违反《中法黄埔条约》,擅自进入中国内地活动遭拘捕。依据条约应把拘捕的法国人解送至法领事馆,但是此人在没有解送前,被广西西林县知县处死。 1857年,法国政府遂以此为借口,任命葛罗为全权代表,与英国联兵侵略中国。 

    英法联军入侵我国始于1856年(咸丰七年)。当时英法帝国主义借口广东官吏到英国商船上捉拿罪犯和一个法国传教士在广西被杀的事,联合派兵侵犯广东。1858年(咸丰八年)又派军舰侵犯天津。

    1860年,英、法任命额尔金和葛罗为全权专使,并任克灵顿和孟斗班为两国侵华军总司令,率英军18000余人,法军7000余人,英舰73艘,法舰32艘,齐集中国海面。8月24日占领天津,10月13日占领北京。

    侵略军烧杀抢掠,犯下滔天罪行。焚烧著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造成中国文化的巨大损失。

    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朝政府毫无抗争,完全接受了英法要求,签订了中英《天津条约》,中英《北京条约》,中法《北京条约》以及中俄《北京条约》。

    中英北京条约 清政府与英国于1860年10月24日签订条约,英方代表为额尔金伯爵。约文中英文共10页,条文主要内容如下: 清朝确认中英《天津条约》有效性; 清朝割让广东新安县(今香港界限街以南)的九龙半岛给英国; 清朝增开天津为商埠; 增加中英《天津条约》的赔款至800万两; 允许西方传教士到中国租买土地及兴建教堂; 容许外国商人招聘汉人出洋工作,充当廉价劳工(苦力)。

    中法北京条约 清政府与法国于1860年10月25日签订条约,法国代表为葛罗男爵。约文中法文共27页,条文主要内容如下: 清朝批准中法《天津条约》,赔款增为800万两; 归还从前没收的天主教财产; 中文条约第七款明定法国传教士在各省租买田地及建造自便,但法文版无此条; 清朝同意开放大连为商埠。

    中俄北京条约 在英法联军之役快将完结时,俄国声称自己之前对英国、法国调停战争有功,逼清政府签署这一条约。当时咸丰皇帝出走热河,负责一切善后工作的奕䜣求和心切,就签署了中俄北京条约。条文主要内容为: 清朝承认1858年的《瑷珲条约》的有效性,并将原先规定为中俄“共管”的乌苏里江以东至海之地(包括库页岛以及不冻港海参崴在内)约40万平方公里归俄国所属,从此中国失去了东北地区对日本海的出海口; 规定中俄西段疆界,自沙宾达巴哈起经斋桑卓尔、特穆尔图卓尔(今伊塞克湖)至浩罕边界,“顺山岭、大河之流及现在中国常驻卡伦等处”为界; 开放张家口、库伦、喀什噶尔为商埠; 俄国在库伦、喀什噶尔设立领事馆。 中俄北京条约涉及的中国领土 两项条约划定了俄国和中国的现代的东部疆界。另外,条约中为中俄西段边界走向作出了原则规定,成为后来1864年《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的分界基础,中国将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和斋桑卓尔南北四十四万多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割给俄国。

    天津条约1858年(咸丰八年)5月,英法联军侵入天津,并扬言进攻北京。清政府派大学士桂良、吏部尚书花沙纳为钦差大臣,赴天津议和。于6月26日、27日分别与英、法订立中英、中法《天津条约》。天津条约是清咸丰八年(1858)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俄、美强迫清政府在天津分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影响是很深远的,表现在: 第一,丧失的领土和主权增多。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英国进而割占九龙司地方一区,而沙俄割占中国10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使中国领土完整进一步丧失。至于外国公使进驻北京的规定,更为外国侵略者直接控制清政府准备了条件。 第二,外国侵略势力的深入及扩展。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又增开了天津在内的11处通商口岸,使外国侵略势力从东南沿海扩展到整个沿海,从大陆漫延至岛屿,从沿海深入到内地。还有对外国人、外国船的特殊规定,使侵略活动更加有恃无恐。 第三,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第四,中国国力进一步衰败。

    两次鸦片战争让西方列强看到了清朝政府的无能与国力的衰败,进而激发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1900年八国联军打北京,所签订的《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中国自此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给当时的国家和人民带来空前灾难。

    《辛丑条约》主要内容1、中国赔款价息合计9.8亿两白银(详情为赔偿4.5亿白银,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约9.8亿两),2、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3、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运动;4、清政府拆毁天津大沽口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列强各国派驻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请记住八国联军,他们是由这些国家组成:英国、美国、法国、德国、俄罗斯、日本、意大利、奥匈帝国。

    中国近代百年屈辱史是在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百余年时间里。在这百年间,在中国的土地上,经历了侵略和反侵略、奴役和反奴役、压迫和反压迫的历史事件,它们如实地记载了外国列强和本国封建统治者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如实地记载了革命和进步力量与反动势力的殊死较量。让我们永远纪念为了新中国而英勇牺牲的先烈。

    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上周恩来总理题写的碑文: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忘记过去的灾难,就会给未来带来灾祸。

    如今的人们来到圆明园遗址时,眼前所及只有依稀可辨的石基、曲折的水道和小径。惟有大水法和远瀛观的几根石柱还站立在那里,俯瞰这残垣断瓦,零乱榛芜,如同一座纪念碑。 造成这一浩劫的,是当年的英法联军。法国文豪雨果曾愤怒地谴责过他的国家与英国共同制造的这一暴行说:“在历史的审判台上,一个强盗叫法兰西,另一个则叫英吉利。”

    今天走了22000步,仅仅看到了10%的遗迹,圆明园不愧为是世界园林之王。


    赞(0)

    驱动号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