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中国2017年10月26日消息 去年共享单车疯狂席卷全国各城,“中国自行车第一镇”躁动一时。谁料一夜春朝变寒冬,如今共享单车市场大浪淘沙、资本紧缩、怨声四起。从巅峰迅速回落的自行车厂商们,如今更是“谈车色变”。 自行车第一镇的短暂春天 “哎,王庆坨这些人啊,成也单车,败也单车“,47岁的出租车司机马凯说道。一年前,共享单车的订单量“忽如一夜春风来”,镇上的自行车厂商“接单接到手软”,一度惨淡的自行车市场死灰复燃,迎来短暂春天。 可以想象,共享单车在早期的地毯式铺货阶段,背后则是自行车厂商的疯狂接单、生产、再接单……王庆坨镇的自行车生产商老板们拿着甲方十几万以至几十万的大额订单乐得合不拢嘴。 数据显示:2015年王庆坨全镇自行车及相关行业实现产值39.2亿元,占全镇工业总产值的70%以上。2015年全年自行车产量1300多万辆,占天津自行车总产量的三分之一,占全国自行车总产量的10%以上。 可以说,一时爆红的共享单车行业给自行车厂商带来了短暂的春天,但快速饱和的市场容量也在向厂商们传递着危险信号!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其实,不难想象共享单车疯狂投放的最后势必会触及天花板,为了维护城市交通秩序和形象,监管部门不得不对其按下“暂停键”。提供大量订单的甲方被掣肘不前,自行车厂商还会有好日子过吗? 一方面,共享单车的投放闸口被关上,另一方面,残酷的市场竞争下,弱者只能被淘汰出局。于是,接近半年的大萧条时期来了。 从今年6月到10月,重庆悟空单车、3Vbike等小型共享单车公司宣布倒闭;7月,南京町町单车传出跑路,车还在,老板和用户的押金不见了;8月到9月底,第二梯队的酷骑单车垂死挣扎、终被收购。10月21日,北京小鹿单车宣布在北京停止运营。 近日,永安行宣布收购哈罗单车,共享单车首起并购案诞生,共享单车行业的加速洗牌预示着接下来将进入整合阶段,海量铺货已经成为过去时。 只是共享单车急转直下的境遇令不少玩家仓皇而逃。而今,自行车厂商老板们手持订单成了“讨债奴”,面对甲方跑路、倒闭、拖欠尾款、订单突然暂停……王庆坨自行车厂商纷纷慨叹“被坑惨了”“共享单车就是骗子”“不敢再碰共享单车”…… 王庆坨——曾经共享单车市场争夺战的战略要地,如今光景惨淡成为市场重灾区,也是给自行车厂商们上了一课,共享单车市场“上已封顶”必将导致自行车厂商黯然收场。 难兄难弟,路在何方? 共享单车企业和自行车厂商相系的利益链条已经垮塌,这对难兄难弟就真的要相忘江湖、两不相见了吗?对于已经入局的共享单车企业,如果尚未盈利、资不抵债是否就要等着判死刑?在甲方未结尾款的重压之下,自行车厂商只能整天倒苦水、度日无望吗? 就目前共享单车的发展境况来看,资本收缩、政策收紧,行业加速洗牌,巨头们都已经开始放眼海外市场,不断拓展自己的业务范围;于内则开始精细化运营,以更好的产品及服务来巩固市场。 当然我们的焦点还要落在还未盈利的共享单车企业,毕竟生死关头大家都想寻求新的机会来继续征战市场。收购或者被收购或将成为接下来的重场戏。 当然也有剑走偏锋者,带着差异化竞争杀回血海,比如“携有共享充电宝的共享单车”、“自带变速器的共享单车”……总之越是花样繁多竞争就越激烈!至于自行车厂商能否在热血派的带动下有所回温,还很难说。 但值得注意的是,共享单车的红利已经瓜分无几,自行车的制造利润也很稀薄,在王庆坨,每年都有不少自行车厂倒闭,企业赔钱更是司空见惯。“自行车的利润非常小,每辆自行车赚5元钱已经算多的,只能以量取胜。”一位自行车车厂员工表示。 以中小企业为主的王庆坨,似乎很难打破低端产品、恶性竞争的魔咒。与其再加注对赌不如寻找其它路径及时止损、盘活市场。 比如在共享单车投放叫停之际,有的企业已经打算向景区自行车供应靠拢,也不失为自保良策;此外,不少车企开始寻找外销的出路,比如研究雪地上骑行的山地车;有的则专注儿童车领域……总之,在“共享单车”领域失意之后,不见得其他路径都被堵死,寻找新的出口说不定就柳暗花明呢。
|